(赣商史话)
[赣茶的昨天、今天与明天]
(文/郑小恒)
[概述]
茶,常绿灌木,叶子长椭圆形,嫩叶加工后就是茶叶,茶,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。
茶与人们的生活消费息息相关。茶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可或缺的特殊功能:茶能抗衰老、降血脂、助消化、抗细菌、促美容、防紫外线……美国《时代周刊》杂志在刊登全球健康食品专栏中,将茶排在第一位。
据2015年有关资料统计,全球约160多个国家,大约30多亿人口有喝茶习惯,世界饮茶人平消费量约:7磅/年.人,(注:1磅=0.454公斤)按此排位,土耳其应排第一位,中国仅排第19位,位于爱尔兰、俄罗斯、英国、新西兰、澳大利亚、日本、南非、埃及、印度等国之后。
赣茶商作为赣商团队的一个分支,与江西的陶瓷商、粮油商、药材商、造纸商、夏布商……一样,有着其独特的历史演变轨迹,为江西这座经济大厦的形成、支撑与发展添写了隆重的一笔,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。
当然,赣茶商的发展轨迹也是分阶段的,是不平坦的,坎坷的、迭宕起伏的,因为它的昨天、今天与明天是紧紧相连的……
一、久远、盛名的昨天
中国地域极其辽阔,气候相差迥异,所以,各地的生产发展与商品经济运行态势也是不平衡的、各具特色的。
自古以来,我国一直有“南方的茶叶,北方的盐”之说。
据《江西省茶叶协会》副秘书长、著名高级评茶员李更新介绍,从历史脉络考究,江西的茶叶生产加工、贸易经商之所以频频发达,与江西的特殊地理、自然、生态环境是密不可分的。
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,南临亚热带毗临闽粤,总面积16.69万平方公里,真可谓“六山一水两分田,还有一分是庄园”之称,境内60%以上为山地丘陵,其中大部海拔350米以上的山区。东、南、西三面环山,南高北低,北面环湖(鄱阳湖)临江(长江),罗霄、武夷等五大山脉纵横交错,形成了以赣江为主流的抚河、信江、饶河、修河五大水系,分别从南、东、西三面汇入鄱阳湖注入长江。江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,气候温和,土壤肥沃,有效土层达60厘米;大部山区重峦叠嶂,终年云雾缭绕,四季清泉不绝,是育林产茶的适宜地,正是这些极佳的生态优势,给我省茶叶生产、贸易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。
江西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产茶大省,茶农、茶商历史悠久,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。早在东汉时期,庐山东林寺就有茶叶种植的遗迹。唐代陆羽雅士在《茶经》中早己记载“茶生婺源山谷”、“洪洲窑生产茶俱”,白居易在《琵琶行》中著名诗句:“商人重利轻别离,前月浮梁买茶去”,声情并茂,栩栩如生,所有这一切都是在盛唐以前,江西的庐山、婺源、浮梁等地的茶叶生产的知名度和茶商繁华的最好佐证。江西北大门户一一九江还是全国三大茶叶市场(湖北汉口、福建福卅)之一,江西茶叶著称“唐载茶经、宋称绝品、明清入贡、中外驰名”。据记载,南宋绍熙末年,即公元1162年,当时全国合计茶课1781万余斤,其中江西一省便达463万余斤,占总数的26.4%,位居全国第一,1915年我省茶叶输出量达1.645万吨,名列全国前茅。另外,遂川的“狗牯脑”、修水“宁红”、浮梁“祁红”三大茶类于1915年获得过美国巴拿马博览会金奖;婺源“协和昌”珠兰精茶、“益方”绿茶同年双双获得一等奖。修水“宁红”茶,1905年就有“宁红不到庄,茶叶不开箱”、“茶盖中华,价甲天下”的美誉。据统计,江西茶叶获得国际、国内品牌大奖的达上百个。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有:庐山的“云雾”,婺源的“婺绿”,修水的“宁红”、“双井绿”,景德镇的“浮梁”,遂川的“狗牯脑”,上犹的“绿茶”,井冈山的“井冈翠绿”,宁都的“小布岩”,于都的“盘古龙珠”等等,都享有盛名。
譬如,“庐山云雾茶”为何频频诱人?因为它色泽翠绿、香如幽兰,芽隐饱满秀丽,香气芬芳锐鲜,汤色绿而透明,口感浓醇鲜甘,从宋代便列为京城皇亲贵族享用的“贡茶”,更是当年中国十大名茶之一。
二、紧迫、奋进的今天
江西曾是历史产茶大省,这是无庸置疑的。然而由于种种主观原因和客观条件的制约,赣茶业与江西其他商品经济发展一样,也一度迭宕起伏,甚至徘徊不前,以至在全国的排位顺序发生过种种落差与移位。
据全省农业部门统计,以我省2014与2015年两年数据相比较,茶园总面积从125.8万亩增加到139.5万亩,增加10.9%;干毛茶总产量从466661.9吨增加到50697.5吨,增加8.6%;干毛茶总产值从398159.3万元增加到422476.5万元,增加6.1%。但从全国来看,江西茶叶总产量2012年仅排第11位,2013年前移一位,排第10位。
由此看来,在全国茶商行业竞争中,赣茶所面临的挑战依然是严峻的,紧迫的,千万千万不可小觑的。
造成这种窘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
首先,是我们的改革意识还不强,与东南沿海如广东、浙江、福建相比,差距尤大。
其次,我们的品牌意识还不甚强。江西的茶商比较分散,规模中小,抱团发展意识差,如何打造高、精、尖品还需做大量工作。
再次,我们的投资方向尚不清晰。
任何商品经济的发展,离不开投资者投资方向的敏锐与执著。赣茶经济同样如此。投资方向不明确,犹豫不决,小打小闹,甚至躲躲闪闪,是干不出大事业的。
在这点,我们“江西老表”同行必须老老实实、放下身段向兄弟省茶商民营老板虚心学习、细细借鉴、认真取经。不管是浙商(浙江)、皖商(安微)、闽商(福建)、鄂商(湖北),还是粤商(广东)、渝商(重庆)、黔商(贵卅)、滇商(云南)……他们在勇闯新路、铸造品牌(如云南普洱茶、福建大红袍)、大胆投资、扩大规模等方面,都有比我们江西茶商更独特、更新颖的经营之道与别出心栽的运作思路。
三、灿烂、辉煌的明天
应当肯定的是,展望与憧憬明天,江西的茶商绝不应该有任何的颓废、自卑与消极,别人有别人的优势,我们也有我们的强项。江西商人素来老实、本份、刻苦、耐劳但略缺机灵、大气,倘若能与同行加强切磋,取长补短,又能认清形势,抓住机遇,通过上下努力,精诚团结,相信我们赣茶人可以,也必然会有一个更辉煌、更美好的未来……
首先,我们江西的自然条件是优越而独特的。鄱阳湖,是当今中国生态环境保存最好,独一无二的第一大天然淡水湖。记得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江西视察时曾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,要好好保护我们的鄱阳湖呵!
2014年,世界低碳生态经济高峰论坛在江西南昌召开,有几个数字是值得我们自豪的:我省城市绿化覆盖率45.94%,绿地率42.74%,这两项指标列全国第一。另外,人均公园占地面积14.1平方米,名列全国前茅。江西绿化覆盖率达63,1%,这与福建省齐平,在全国领先。一个地方绿化率越高,表明这个地方的自然生态条件越好,因为每立方来木材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1.83吨,每天释放氧气1.62吨。森林可是天然的“大空调”呵!这是客观条件。
从主观因素考察,特别需要强调的是,从第一任邵式平省长以来,历届江西省委、省政府的领导对发展农业、茶业都是十分重视,无比关心的。尤其是在2006年8月,时任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就满腔热情提出“希望在山,富民兴赣”的响亮口号,并对发展江西茶叶生产、商品经济有针对性地及时作出专门批示:
“我省三分之二地区是山区,自然条件优越,生态环境好,发展茶产业的潜力大,历史上我省茶产业的发展曾有过辉煌的历史,如今不少名茶在国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。进入新世纪新时期,茶产业的发展形势很好,我们要把重振我省茶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,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。”
这就为发展我省茶业生产、扩大经营指明了明确方向,抓住了主线与根本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提出发展农村经济,全力精准扶贫后,各级党组织,广大民营茶商,更是大有作为的。
究竟怎么办?笔者以为,虽然我们面临困然多,但事在人为,办法总比困然多。我们要
“上联政府建言献策;中联企业出谋划策;下联茶人全心全意”。
尽力做到“以茶为载体,弘扬茶文化,发展茶产业,促进茶旅游,上下多业齐互动,不断壮大茶经济”,我们大家只要方向把握对头,措施紧紧跟上,在江西这块红色又古老的大地上,广大赣茶商们一定有着更美好、更灿烂的明天!
我们深深地期待着……
(作者系江西省政研会特约研究员)